狼烟东去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31言情网www.31yq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李氏家族出自北周陇西贵族,在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代,为了保持政权竞争力,这些人世代享受最顶级的教育,还饱受权贵圈政治、文化的熏陶,其个人水平,远非后世一些白手起家的帝王家族所能比拟。在太原起兵前,刘文静就曾向他人夸赞李世民“豁达类汉高,神武同魏祖,年虽少,命世才也”,往大了说就是像刘邦和曹操,这正是李世民天生的优势。

华夏古代亲自打江山的皇帝不少,但像李世民这样从头至尾亲临第一线的比较罕见。他年仅十六岁时,应征救援落入突厥包围圈的杨广;其后跟随父亲镇守太原,多年与突厥铁骑对抗。

而在太原起兵后,那些对大唐至关重要的血战,基本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,比如西进长安途中血战宋老生,平定曾让唐军吃了大亏的西秦薛氏父子,击败刘武周、收复太原,血战虎牢关、一战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,讨伐刘黑闼等等,在这些战斗中,他几乎每次都在第一线冲杀,甚至多次差点踏进鬼门关。

所以抛开了他的性格和六亲不认的小步伐,还是没有太多黑点的。

而在李倓看来,从他和李世民都是一个皇帝的角度上来看的话,在冷兵器时代,多年冲杀在第一线,看尽人头滚滚、血流成河,对人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。饱尝战争艰辛的李世民,深知创业的艰难,也与那些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感同身受,并建立起一定的战友情谊。这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李世民从来没有架空、屠杀功臣,因为他自己就是功臣中的一员;同时,正是因为深知打天下的不易,他才有听取意见、任人唯贤的主动性。

因此,李倓得出的结论是贞观年间的和谐君臣关系,主要得益于李世民的个人经历。而后世的其他帝王,很少有他这种从战场中浴血奋战成长起来的阅历。

当初李世民鼓动自己的老爹李渊太原起兵,正是看准了杨广失道、天下大乱;而其后跟随他们的朝廷文武,大部分是隋朝的旧臣,以及收编自各路起义军。

身为乱世的亲历者,初唐君臣对于统治失序带来的巨大浩劫有着深刻体会。在登基之后,李世民时常与那些隋朝老臣交流,探讨杨广为什么会败坏他父亲杨坚留下的雄厚基业。

隋炀帝为何会失败原因固然有方方面面,但李倓倒是也分析了不少,毕竟跟他所在的这个时候这些事也没过去太长的时间,这与他凭借个人出众才华、刚愎自用脱不了干系。

当年李世民时常阅读杨广的书作《隋炀帝集》,看完后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惑:“看他的文章,处处包含着尧舜之道,但为啥行桀纣之事”

而那些隋朝旧臣们的口径则很一致:“依仗才华,刚愎自用,不听人言。犯了错误自己却茫然不知。”也正是因为如此,李世民才不禁感慨:“前事不远,吾属之师也”,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”这句名言也是由此总结而来。

李倓看了这些事儿之后也是相当的有感慨啊,当一个皇帝,他杨广的才华绝对是不下于李世民的,结果大隋竟然那么短命,白白让李世民捡了个大便宜,实在是个让人比较难受的事儿,不过话又说回来,李世民当初可能也为杨广感到挺憋屈的。

也正因为有着这个想法,他还多次指责手下的隋朝老臣当初为啥不向杨广进谏。

比如在贞观元年,他就质问杜淹,当初为啥不劝阻隋炀帝巡行江都;后者狡辩杨广听不进去不同意见。李世民随后则发出了灵魂三连问:你知道杨广听不进谏言,那为啥还要在他的朝堂里混日子既然你在他手下领俸禄,那为什么不尽忠进言如果你说自己当初在杨广手下人微言轻,那么后来去王世充那里位极人臣,却仍旧不进谏,这又怎么解释

一番轰炸下,杜淹被噎得无言以对,只得表示今后将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,李世民这才转怒为笑。

就是在这种危机感之下,贞观年间才出现了君明臣直、上下和谐的官场景象。但可惜的是,在李世民死后,自小养尊处优的唐高宗李治逐渐失去了这份危机意识,朝廷中逐渐缺少敢言直谏之臣,大唐的政治风气逐渐走上了下坡路,直到李隆基到位了之后才再度有所改观。

研究完了李世民,李倓也多多少少明白了,说到底,在王权至上的封建社会,由于缺少机制的制衡,若要实现和谐的君臣关系、清明的政治风气,很大程度上要靠皇帝个人;但个人总有喜怒哀乐,总会有弱点,这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总是走不出“其兴也勃焉、其亡也忽焉”怪圈的原因。

李倓虽然现在干的不错,但是他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个没有啥弱点的皇帝了,只不过他脑袋里面的东西很多,多到能让手底下这些人对自己服气,他们对自己服气了,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了,自己的弱点他们自然也就看不见了。

但是在武藤一郎这件事上,李倓还真就不知道这些臣子还能不能继续保持着对自己服气的状态,因为他在皇帝的位置上时间长了,当某一些方面有了变化的时候,他还是能够感受得到的。

要是之前自己想要拿出来什么新政的话,别人他就不说了,起码刘晏肯定是会鼎力支持,最先跳出来的,但是这一次,刘晏却一点都没吱声,就好像是这件事跟他这个宰相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。

刘晏这个人李倓还是了解的,他是不怕得罪人的,能让他产生了这样的情绪只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他从内心里面也是不认可这件事的,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在李倓的面前装聋作哑。

但是他们宰相在这装聋作哑的,李倓自然不能硬生生的让他们同意这个事儿,因为李倓要的是心服口服。

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+
凤凰吟:夏商天下

凤凰吟:夏商天下

amoky
【这是中国第一个丞相、中国第一个妖妃和中国第一个暴君之间的故事】(群号377735518)她本是生性单纯的公主,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妖妃;他本是贱如牲畜的奴隶,却成..
军史 连载 4万字
我的隐身衣

我的隐身衣

觅逆
如果有一天你能隐身,你会做什么?面对这个问题,张扬微微一笑。锄强扶弱,惩恶扬善,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!然而事实上,他的内心则是这么想的。妈妈再也不用..
军史 连载 2万字
大秦上将军

大秦上将军

小黑手
东方唯,转世在秦时明月的世界,在哪里,他是帝国的将军,杀人无数。在妖精的尾巴的世界里,他是代表破军的星灵,是杀戮的使者。(这书初开始的时候就想写成无限流,暂定..
军史 连载 14万字
大宋有昏君

大宋有昏君

公子萧落
靖康耻,犹未雪,臣子恨,何时灭。赵桓意外到了重生了之后,成为北宋的亡国之君宋钦宗。只不过相对于小说里那些衣食无忧,一帆风顺的主人公,赵桓的行路却要艰难的多。外敌入侵,内患频频,且看他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大帝之路。本书为智斗文,不种马,以男人戏为主,剧情目标是历史正剧,所有的角色都不会是智障。主要以智斗和战争戏为主。)
军史 连载 62万字
三国:让你降吴,你绑架孙权

三国:让你降吴,你绑架孙权

陇东少年
(无系统+单女主+不套路)老爹当了叛徒是个什么体验?后世青年穿越到了三国,成了南郡太守麋芳的儿子麋龙。此时东吴白衣渡江,麋芳投降关羽被杀,摆在麋龙面前的好像只剩下随老爹投降一条路。不甘降吴的麋龙决定玩把大的,在东吴的庆功宴上公然绑架孙权,再以孙权为人质逼东吴放出被俘的汉军将士,随后带着救出的汉军将士退到了武陵的大山中。从此,吴军被麋龙的麻雀战,袭扰战,游击战打的狼狈不堪。孙权被麋龙的舆论战,经济战
军史 连载 79万字